

杨光斌
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职称:教授
职务:
所属教研室:国际关系学院
联系方式:
杨光斌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比较政治评论》创刊主编,《国家治理研究》主编,主编大型丛书“比较政治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书系”(第一辑“民主新论”4本2015年出版)。
1981-1985,河南大学政治系,法学(政治学)学士;1985-1988,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政治学)硕士;1997-1998,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美国外交专业研究生;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政治学)博士(在职)。
1988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和 教授;1992-1993,英国Sussex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1997-1998,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国际事务学院,Fulbright 教授;2003年秋季,美国Denver 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院, 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 2004年起,The Beijing Center of Chinese Culture & Language,为美国学生讲授《中国政治》;200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政治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政党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目前正在从事《民主模式新论》写作,创建国家治理能力的理论架构,并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权研究。
《政治学概论》(本科生);《中国政府与政治概论》(本科生);《中国政治实证分析》(本科生);《比较政治研究》(硕士研究生);《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政治学专业文献选读》(博士研究生);《政治学理论前沿》(博士研究生)。
更化了一些政治学基础性概念的解释,提出相对于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政党中心主义的国家建设理论,民主理论、社会科学话语权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和广泛的学术影响;《政治学导论》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均是各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之一;为引导和创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性工作。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入选第一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
——学术专访类
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中国社
会科学报》 2009 第10期
2)民主研究的新进程:治理民主—对话杨光斌教授的民主理论研究,《党政研究》2014年
第4期
3)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转型国家民主治理困境与挑战的对话,《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2014年第4期
4)西式民主的困境与中国民主的未来,共识网专访,2014年7月
5)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专访杨光斌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3期
——著作类:
1)《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专著,2003);
2)《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独著,2004,2007,2013台湾繁体版);
3)《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专著,2005);
4)《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专著,2006);
5)《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第一作者,2007);
6)《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专著,2006);
7)《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专著,2011);
8)《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文集,2011);
9)《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文集,2011);
10)《中国政治变迁中的观念与利益》(主编,论文集, 2011,);
11)《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教科书,2011);
12)《让民主归位》(访谈集,2014);
13)《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与治理研究》(专著,2015);
14)《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80~2020)》(第一作者,2015);
15)《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性教材,2015);
16)《民主模式新论》
——学术论文类: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0多篇,政治评论数十篇,近年来代表性学术论文作包括:
1)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的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7(4)
2)民主的社会主义之维:兼论资产阶级与民主政治的神话,《中国社会科学》2009(3)
3)制度变迁的路径及其社会科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集刊》2009年第2期
4)政体理论的回归与超越:建构一种超越左右的民主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
5)民主观:二元对立还是近似值,《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刊);
6)作为民主形式的分权:理论建构-历史比较-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6 )
7)社会权利优先的中国政治发展选择,《行政论坛》,2012年第3期
8)中国的比较政治研究:路在何方? 《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第1期
9)超越自由民主:治理民主通论,《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0)自由与民主之间:紧张感与血腥味 当前世界民主变种与未来大势,《人民论坛》2013(27)
11)复兴比较政治学的根本之路:比较历史分析,《比较政治评论》第一辑,2013
12)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现代国家建设,《比较政治评论》第二辑,2013年
13)公民社会的民情与民主政治的质量,《河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14)民主与世界政治冲突,《学术界》2014年第8期
15)一些国家民主转型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分析,《红旗文稿》2014年13期;
16) 发展中国家搞“党争民主”祸害无穷:中国民主实践的分层性与多样性,《人民论坛》,
2014年第33期
17)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政治学研究》,2014(2)
18)走出集权-分权的二元对立误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
19)中国社会纷争的观念之维与因应之道,《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期
20)丰裕中的思想贫困:兼论中国教育-科学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出路,《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5年第1期(创刊号);
21)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期
22)民主的价值模式与实践模式,北京日报2015年6月15日,理论周刊整版
23)法治中国时代的新政治学:“宪政”为何变成了“主义”,《党政研究》2015(4)
24)世界政治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论坛》2015年第4期;
25)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范式(4万字,工作论文)
26)世界政治竞标赛:国家创设—政治制度—国家治理(工作论文)
27)如何更客观地认识中国政治:世界大历史维度与国际大空间视野(工作论文)
28)比较政治学:时代主题与研究范式的转换(3万字,工作论文)
29)哲学家与政治家之间的战略型政治思想家:纪念二战后世界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亨廷顿(5万字,工作论文)
30)“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State Power 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SCI期刊), Vol.15, No.46, Feb. 2006;
31)“Western Political Theory and its Challenge from the Chinese Experienc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 14, No. 3, 2009;
32) “Socialist Dimension of Democracy”,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 Quarterly, No.3, 2009.